电话保险话术

电话保险<a href='http://www.dz187.com/jiqiao/' target='_blank'><u>话术</u></a>

  电话保险话术

  保险公司电话送保险馅饼还是陷阱

  电话保险营销迷雾重重,业内人士为您揭示其中玄机

  “今天,我妈妈接到某保险公司电话说送她一份保险,是不是骗子哦?”最近一段时间,记者频频接到读者电话咨询,说是最近不断接到保险公司的骚扰电话。

  保险公司电话送保险,真有这样的好事吗?这会不会是什么圈套?如果是圈套,又该怎样防范?昨日,记者为此采访了业内人士,请他为读者揭示电话送保险背后的玄机,解答读者疑惑的问题。

  案例一:免费送保险有真也有假

  “你好,我是XX人寿保险公司的……”昨天上午一大早,正在上班的黄先生接到了一家保险公司的电话。电话里一个女声告诉他,公司正举行一项针对手机138号段的抽奖活动,如果黄先生的出生日期恰好在公司规定的中奖范围内,黄先生将很幸运地获得一份由保险公司赠送的商业保险。接着,该女声询问了黄先生的生日,很幸运,黄先生的生日恰恰符合保险公司的要求,他毫无悬念地中奖了。接着,为了寄送保险以及方便日后理赔,保险公司又索要了黄先生的家庭住址等相关信息。事后黄先生感觉不妙,我把这些个人信息都给了对方,万一是骗子咋办?

  【玄机解读】

  天上掉馅饼的事情,遇到之后反而让人心存疑惑。这样的保险赠送是不是骗子?送的保险实际价值多少?遇到这种情况,我们应该如何应对?

  业内人士说,的确有一些保险公司这样做,电话号码是随机拨打的,这是一种常见的电话保险营销手段,其目的是通过赠送保险与你建立联系,同时获得你的详细个人资料,如姓名、联系方式、家庭住址、家庭成员信息等;一般来讲,等免费保险到期前,新的保险推销电话就会到来。当然,如果有人询问你的银行卡号,你就得当心了,他可能是骗子。

  这种赠送的保险,一般是3个月的意外险,成本通常不超过20元钱,到期后他们会跟进向你销售其他的险种。这种赠送的保险是真实有效的,如果你不怕以后保险公司的持续骚扰的话,这个免费险是可以要的,是真实的保险。

  案例二:随意“嗯”一声当心“被同意”

  “你好,这里是XX银行信用卡中心……”昨日上午,记者碰巧也接到一个自称某银行信用卡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,在确认记者是该行信用卡客户后,对方不由分说就开始介绍两款人身意外保险产品,保额、保障范围等都一股脑地倒给记者。不过,当记者再次询问身份后,对方说的身份却跟开场白不同,变成了“XX银行信用卡保险服务中心”。而后,这位工作人员又一次开始介绍两款产品,并询问记者需要选择哪一款。

  在整个过程中,这位工作人员一直保持着非常快的语速,以至于记者根本无法仔细了解这两款产品的详细情况。而且,在这位工作人员问记者选择哪一款之前,一直没有提到如何缴费,如何签订合同等细节。记者在电话中问:“那这两种保险需不需要收费?”工作人员没有正面回答,而是继续说该保险的种种好处,当记者再次打断她,询问是否收费时,她才回答:“我们肯定将给你提供最大的优惠。”

  据这位工作人员介绍,如果愿意投保,可以直接从账户上划去保费。尽管记者拒绝了投保,不过还是有很多疑虑:没有当事人的亲笔签名和密码,银行就可以根据录音扣款了吗?如果当时表示想投保,保单就会生效吗?这也是目前接到销售电话的消费者疑虑较多的问题。

  【玄机解读】

  本报去年曾以《电话里嗯一声保单就生效》为题,报道了市民冯先生遭遇的一次电话保险营销。去年7月,冯先生接到某银行信用卡中心电话,向他推出名为“信诺”的意外险产品,每月只需扣除80余元。如冯先生口头同意购买,保险公司将在一个星期内寄出书面条款和保单,待冯先生签字确认后开始扣款。冯先生正开会,就说“嗯,我考虑一下。”没想到,这一声回应就已经确认合同并于当月起进行连续扣款。对此,银行表示电话录音显示当事人确认扣款,而保险公司认为合同不需要签字,只需录音也可生效。

  实际上,电话销售保单一般有两种方式。一种是传统的由保险公司电话中心呼出,投保人在电话里表示有购买意愿,保险公司会寄出保单,投保人签字寄回生效。而另一种方式,也是冯先生遇到的情况,保险公司与银行合作,如持卡人在电话里同意购买,相应的保费将直接从银行卡里扣除。

  根据保监会2008年发文规定,保险公司通过电话销售保险产品不得未经投保人同意自动续保、不得未经持卡人书面同意扣取保费、不得以银行身份电话销售保险。遇到这种情况,应该明确对方的身份,尤其应该询问保费如何缴纳,同时不要轻易表达意向。

  案例三:“存款送保险”套你20年

  张先生接到的保险销售电话则采用了另一种方式。来电话的是一位女士,上来先自报家门,说出自己的工号,并告知电话被录音。接着,该女士告诉张先生,因为公司搞庆祝活动,这家保险公司要向他赠送一份保障期一个月的意外险,要求提供姓名和身份证号。

  没过几天,张先生接到了这份意外险的账户号,需要上网激活。通过赠送保险认识张先生的营销人员再次给张先生打电话,称现在有一项新的活动:“每月往银行卡里存入200块,就相当于送份意外医疗保险”。听说是免费的张先生虽然动心但还是心存戒心。

  “我当时就问她,这存入卡里的200块钱还能不能动了?”那位电话营销人员才解释说,每个月存200元,存10年或20年,到期才能返还。

  【玄机解读】

  这个案例中,营销人员所推销的是一款储蓄加保障的保险,而张先生存入的钱等于交了保费。在银行柜台,很多存钱的人被劝说赠送一份保险,但实际上,存款被变成了保费。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告诉记者,有些公司跟银行合作得好,消费者去打印存折单子,可能都无法发现这部分钱被保险公司取走。

  小贴士

  应对电话保险营销六招

  第一,首先明确对方意图,是送保险还是需要花钱买?如果你不需要,应明确拒绝,而不要含糊其词;第二,在对方提示有电话录音的情况下一定不要轻易允诺;第三,一旦发现信用卡扣款行为,一定要及时收集包括银行对账单在内的证据,并及时与银行和保险公司取得联系;第四,如果已经收到保险单,应当仔细查看条款内容,如果该保险不符合你的要求,可在10天犹豫期内及时退保;第五,通过司法诉讼途径确保自己的权益不受损害,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;第六,如果你不想受到同一家公司的不断骚扰,可以明确地告诉对方不想再接到你们公司的电话。因为保监会有要求,对不接受这种方式销售保险的消费者不得“二次骚扰”。

内容版权声明:除非注明,否则皆为本站原创文章。

转载注明出处:http://www.dz187.com/jiqiao/2764.html